【2008/02/18 聯合報】
【聯合報╱記者薛荷玉/台北報導】
國中小學生在英語科表現上出現嚴重「雙峰現象」,程度好的覺得學校課程內容太「淺」,差的則完全跟不上。教育部最近針對國中小已實施6年的九年一貫課綱進行修訂,其中英語科就強調,未來老師在教學上應採能力分組、補救教學等方式,兼顧能力高、低兩群學生不同的需求。
英語科課綱研修小組召集人、台師大文學院院長張武昌表示,此次修訂還刪除了一些陳意過高、不符實際的能力指標,如國中階段原要求學生要能了解並欣賞簡易的英詩、短劇,但目前各版本的英文課文都沒有詩歌、短劇,基測也沒有考,考量英詩對目前國中生來說「層次太高」,因此,從課綱中刪除。
國小部分的能力指標,原也要求小學生能參與簡易的英語兒童短劇表演,新的課綱亦予刪除。
教育部對九年一貫課綱進行微調工程,其中審議委員會剛通過的英語科修訂案,就指出九年一貫的實施,加劇了學生程度參差、呈現高低兩極化的問題。
新的英語課綱明確宣示,老師未來應針對學生的程度實施適性教學,除了採用能力分組、成立英語社團等方式因應外,在課堂上也可適度增刪教材,針對英語程度極弱的學生,採取補救教學、或以同儕互助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、設立英語小老師制度;針對英語程度極高的學生,則應給予個別指導、並提供課外補充教材。
張武昌指出,中小學的老師應該要認知到學生英語程度落差很多的事實,不能再靠全班反覆練習同一本課本的方式來教學。
此外,要會查紙本的英文字典,也納入國中生的新能力指標。張武昌說,許多學生都依賴電子字典,但電子字典通常只有字義翻譯,沒有例句,在許多第一線老師的建議下,未來將要求國中生會查紙本字典,並從字典上的音標學習讀音,不能只靠電子字典的真人發言。
就像國語科課綱把「國語」改成「華語」,「中文」改為「漢字」,英語科的課綱修訂也有些用詞「正名」;如原要求中小學生要認識「中外」節慶習俗、了解「中外」風土民情,新課綱改成了要認識「國內外」節慶習俗、了解「國內外」風土民情。
留言列表